top of page

    一直以來父母的愛都是常被世人歌頌的愛,但近年社會上抨擊怪獸家長的聲音卻不絕於耳。平心而論,怪獸家長也是舐犢情深,一時弄巧反拙罷了。他們用盡渾身解數,目的是要子女嬴在起跑線上。但長遠來說,這會令親子線繃緊,更令雙方受傷。

 

    家長的過份保護(over-protection),如聘請傭人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,卻又甚少給予孩子學習自理的機會,削弱孩子在處理幼兒期「 自律」(autonomy)與「 害羞」(shame)發展任務的能力。被過度保護的孩子被奪去通過自己的努力、從錯誤中學習的機會,無法從逆境中成長。母親或在他身上不斷強加自己的意志,過分把自己的期望放在他身上。這兩種情況通常都會導致有害影響。心理學家Ziskind(1954)指出在一般情況下,過度受控(over-dominated)的孩子會表現出過度焦慮(anxiety)、順從(submissiveness)和依賴(dependency);過分被放縱(over-indulged)的孩子出現過度侵略性(over-aggressiveness);兩種形式的失調傾向引起矛盾和衝突。

 

    孩子欠缺對自身環境的控制,日後不但不懂得如何自理,也會傾向缺乏信心,行動畏首畏尾。不少家長為培養孩子而為他們報讀眾多興趣班及學習班,不讓他們的時間表「留白」。這不利於學齡前兒童期(play age)的孩子主動(initiative)對內疚(guilt)的發展任務(E. Erikson & J. Erikson, 1997)。孩子只是被動地學習,而非真正積極地探索未知。父母支持過多或令長大了的子女感到自己的能力不及其他成年人,削弱他們的主動性及自我效能感(efficacy)。他們可能變得過分依賴(overly dependent)或對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(Fingerman et al., 2012)。

 

    青少年期(adolescence)是人格發展的黃金時期,孩子會更深入地建立自我(self-identity)。但這時候家長若仍只依賴專制型管教方式(au-thoritarian parenting style),不敢放手讓孩子去發掘自己的獨特之處和探索花花世界,會減低孩子的獨特感和方向感,最終令孩子陷入角色混淆(role confusion)(E. Erikson & J. Erikson, 1997)。

 

    所謂「愛之深,責之切」,怪獸家長也有苦處--但痛愛著子女的家長又怎捨得放手?其實,家長與其把孩子牢牢地綑綁著,倒不如適當地放手,好讓他們能在歲月磨練和累積經驗中逐漸成長。

 

參考文獻:

Erikson, E., & Erikson, J. (1997). The life cycle completed. New York: W.W. Norton.

 

Fingerman, K. L., Cheng, Y., Wesselmann, E. D., Zarit, S., Furstenberg, F., & Birditt, K. S. (2012). Helicopter

   Parents and Landing Pad Kids: Intense Parental Support of Grown Children. Journal of Marriage, and Family, 74(4), 880-896.

 

Ziskind, E (1954). Child-parent relationships and their psychopathology. In Psychophysiologicmedicine, (pp.

    157-170). Lea & Febiger.

 

《因為愛,我們都受了傷》

 

撰文:陳思盈

bottom of page